想了解一下“都昆虫”,求介绍。
徐可可
都昆虫(学名:Tokummia Katalepsis),是伯吉斯页岩中的一种古代节肢动物,生长于距今5.08亿年前寒武纪乌溜期的热带海洋,其化石出土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理石峡谷的一处采石场,于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塞德里克·阿里亚(Cédric Aria)描述发表,学名Tokummia得名自当地的的溪流都昆溪(Tokumm Creek),种小名则来自希腊文的“抓取”,正模标本现藏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外形
都昆虫可能为底栖生物,体长约10公分,是当时体型最大的掠食者之一,其身体由超过50个节组成,覆有一片分为两瓣的大型头胸甲,每一体节均有一对附肢,包括一对触角、与现生有颚亚门类群相似的鄂足(maxillipeds)与大型锯齿状的大颚(mandibles),且其附肢的基节(basipod)具有至少五片突起的内叶(endites)。阿里亚认为其大颚应不足以攻击具有硬壳的动物,而是用于捕食海底较软的猎物。
演化
都昆虫可能与鳃虾虫、加拿大虫与奥代雷虫等其他伯吉斯页岩出土的化石共同组成一演化支,为有颚亚门较早分支的类群,这些类群的附肢基节皆具有多个内叶,显示基节进一步的分支可能是有颚亚门演化上早期即出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