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建筑学中的“空间的流动性”?

经常在说某个建筑大师的风格,都会提到空间的流动性,比如说到密斯凡德罗时,就要说到德国馆与空间的流动性。感觉空间的流动性这个词挺高频。

喜欢这个问题 | 分享 | 新建回答

回答

冯纪忠雄

Aug 19, 2019
1 赞

一般在建筑学教育中,都会说到“空间的流动性”;这里我就脑洞开大一些,把跨度变大一些来说明“空间的流动性”。用典型的不流动空间和广义上都属于流动空间的一些大师案例来对比,不管是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还是扎哈的作品,亦或是苏州的拙政园;广义上都存在典型的空间流动性。

什么是不流动的空间?就是空间的维合靠的是硬生生的墙,一块是一块;死板;但是现实生活中就是存在那么多的不流动的空间(有时确实是必要的功能需求)。比如:

  • 医院走廊,两边清一色的病房,这样的楼层空间,就是硬生生用墙隔开的;
  • 宾馆走廊,两边清一色的客房,这样的楼层空间,也是硬生生用墙隔开的;
  • 学校走廊,两边清一色的教室,这样的楼层空间,还是如此。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流动性并不高”的建筑空间设计。

而流动性强的空间,其实就是打破墙体的维合,用柱或其他的受力结构,来实现大空间的空间流动性;比如:

  • 大部分的、现代的博物馆设计都会具有空间的流动性;
  • 中国的古典园林,天生具有空间的流动性;
  • 密斯凡德罗的德国馆是空间流动性的典型作品;
  • 一种假想情况:把上述说的医院走廊、宾馆走廊、学校走廊的两侧的房间的墙,全部或随机敲掉,这样就具有了空间的流动性。



空间的流动性并不是一定必须去追求的,建筑空间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功能与场景的需求;像病房、客房、教室这些本来就要考虑到私密与维合,所以空间的流动性对这类场景不是加分项,甚至是减分项。

之所以,经常在建筑学教育中经常提到空间的流动性,主要是在于推崇这种建筑手法,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手法是万能的。就好比赖特的流水别墅,在建筑界是一个不朽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但是对于业主来说,这简直就抓狂了,每天晚上睡觉还得听流水声,空间流动还不好设纱门,被蚊子咬死。

总之,学习这种手法,把这种手法运用在合适的场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