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中的“5′非翻译区(5′ UTR)”是什么?
东方不败
5′非翻译区(5′ UTR,5′ untranslated region)是成熟mRNA位于编码区(CDS,Coding sequence)上游不被翻译为蛋白质的区域。这个区域从mRNA的5′端起始,一直延伸到起始密码子AUG开始的地方。
5′UTR的长度、二级结构以及AUG的数量都会影响翻译起始的效率。一般来说,5′UTR的长度在100~200个核苷酸之间。当5′UTR过短时,比如少于20个碱基,可能会导致错过翻译起始密码AUG,这种现象被称为“遗漏扫描”。而过长的5′UTR可能会形成过多的二级结构,这些二级结构会阻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从而不利于翻译的起始。
另外,5′UTR的长度也与基因类型有关,比如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往往具有较长的5′UTR。此外,5′UTR内还可能含有调控元件,这些元件可以结合特定的蛋白质或者miRNA,从而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这些调控元件的存在也是5′UTR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方式。
除了影响翻译起始效率之外,5′UTR还有其他的生物学功能。比如,在某些病毒中,5′UTR可以与宿主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此外,5′UTR也可以作为RNA干扰(RNAi)的靶点,用于沉默特定的基因表达。
总的来说,5′非翻译区(5′ UTR)是mRNA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区域的序列和结构特征可以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从而影响到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因此,在研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时,需要考虑5′UTR的影响。
jerkzhang
5′非翻译区(5′ UTR)是指成熟mRNA位于编码区(CDS)上游、5′端帽下游不被翻译为蛋白质的区域。
5′非翻译区从转录起始位点开始,在起始密码子的前一个核苷酸处结束,可以包含通过调控元件控制基因表达的元件。在原核生物中,5′非翻译区通常含有核糖体结合位点(RBS),即夏因-达尔加诺序列(AGGAGGU)。
真核生物5′非翻译区的中位数长度一般约为150核苷酸(nt),但有些可长达数千碱基。有些病毒和细胞的基因有着非常长和结构性的5′非翻译区,这可能会影响基因表达。平均而言,3′非翻译区往往是5′非翻译区的两倍长。原核生物mRNA的5′非翻译区通常更短。
5′非翻译区虽然不翻译为蛋白,但可能含有以下调控序列: